解读《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
来源: 2017-09-3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了《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经过长期不懈奋斗,中国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而且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中国何以成为典范?
 
令人鼓舞的中国故事
 
健康是幸福的根儿,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诉求。
 
        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其他各项人权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追求最高水准的健康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随着白皮书的发表,中国政府一方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历来重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权的进步;另一方面,借此机会跟世界认真而坦诚地讲述中国的故事,分享中国的经验。
 
       “中国的故事是令人骄傲和鼓舞的故事,中国的经验是值得传播和借鉴的经验。”刘远立说。
 
       何以见得?且看数据: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81年的34.7 下降到2016年的7.5 。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群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是在经历了由经济体制转型、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巨大挑战,以及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双重挑战的情况下实现的。”刘远立补充道。
 
        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用了占GDP6%左右的卫生投入,使得其人群的主要健康指标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人权的进步。“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刘远立说。
 
筑牢健康权利的基石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中国的故事,从公平开始。
 
        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教授满洪杰认为,健康权利的实现,有赖于各国政府在可能的条件下向人民提供可获得的、可及的、负担得起的、可普遍享有的、平等分配的健康条件和资源。但健康条件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必须由社会为公众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撑,即应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在他看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这正是中国人民健康权利实现的坚强基石。
 
         目前,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固在95%以上,基本实现全民医保。2016年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45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50%和75%左右。还全面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治制度,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以及避免因病致贫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也已建立。
 
        此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权益的公平性得到提升。”满洪杰说。
 
        刘远立认为,中国政府历来实事求是,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对于必需的基本健康服务,由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而在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保健需求方面,鼓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鼓励个人承担一定的责任,鼓励社会办医,提倡全民共建共享,避免掉入“福利社会”的陷阱,使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权的进步变得可持续。
 
自我革新开创新局面
 
故事要继续,必须改革创新。
 
        刘远立认为,中国重视“长治久安”和“与时俱进”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深化医改的措施,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包括全民医保、分级诊疗、药品供应保障、现代化医院管理、综合监管在内一系列制度性的安排;另一方面,强调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不断发现新机会,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国家元首提出并领导实施的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他说。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审时度势,有远见,抓关键。比如对“治未病”理念的重新发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传统上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重视疾病防控,以 治未病 优化防治策略,积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慢性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洪杰说。
 
         “健康事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针对包括行为和环境在内的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发力。”刘远立指出,中国抓住了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建设健康环境、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四个方面展开发展健康事业。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2011-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18%;2015年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加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履行国际控烟框架协议,18个城市出台了无烟环境法规;健康教育投入加大,国民健康素养有所提高,从2008年的6%左右提高到2015年的10%左右……
 
        当然,任何事并非十全十美。“中国在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权进步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刘远立说,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和信心,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断应对发展中的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权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